News

W.I.C.E.周一放送:学习上的五大忠告,知道的越早越好!

        “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”,这句话本身是有很多歧义的,怎样才是真正的“赢在起跑线上”?往往容易让人有很多误解,有时候理解的非常片面。
        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,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。马拉松上没有什么抢跑一说,因为根本没什么用,前半段过度消耗体力,反而会影响后面发挥,节奏的掌握很重要。谁都没办法一劳永逸,要想赶在前面就得不断努力才行;另一方面,只要你想努力,什么时候都不晚。
         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,但如果仅仅是靠聪明,也是不行的。良好的生活习惯、科学的学习方法、对学习的正确看法才是制胜的法宝。如果您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小学,那更该看看,因为很多重要的习惯和心态,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。
  1. 字迹
        字迹是一个人的门面,字迹端正、清秀往往可以给没见过面的人一个很好的初步印象。
        现在电脑的普及,很多孩子都习惯在电脑上打字,甚至学校也会要求孩子在电脑上完成作业、上交作业,导致孩子们大都不喜欢写字,或者字迹潦草。但是如果你能写得一手好字,在众多打印作业中必能脱颖而出,得到更高的分数。在申请私校或者大学的时候,也可以给招生官一个好的印象。
所以,从小就好好练字吧,一手漂亮、规范的书写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。
2. 拖延
        成绩不理想的孩子,99%都是拖延症!能拖到明天做的事,绝对不会今天做;假期里能先玩的,绝对不会先学习。拖延症的坏处在于,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,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,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。
        那么,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?奥地利心理学家,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,在《儿童人格教育》书中的一句话:“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,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。”其实,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,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,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,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。
所以说,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,就是适当对孩子“狠”一点,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
3. 时间
       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,成绩就越好吗?这可不一定!
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努力,平时不出去玩,周末也窝在家里学习,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,只是在漫无目的、心浮气躁地“磨洋工”。一个班里30%~40%左右的中等生,基本都是这个状态。
有些孩子从来不熬夜,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,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,能提前做个计划,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,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。一个班里10%左右的优秀学生,就是这个状态。
所以,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,而是这些时间是否“有效”,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。
4. 学习
        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的学科,最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大声朗读!因为文章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语境,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生词。另外,当你对文章熟读成诵之后,一些基本的句式就印在脑海里,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,光靠感觉也能出口成章。
        数学怎么学?首先,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基础,初级阶段一定要帮孩子训练好。到了高阶段,题目的步骤变得多起来,而且都是有相互联系的,如果前面几步就把结果算错了,后面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对的。其次,必须要整理错题。数学里的知识点、题型,相对而言是有限的,而且必定会重复出现。只要能保证这次做过的题型下次不再出错,就没什么问题了。
5. 阅读
        古语有云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多读书才是提升语言能力、人格修养的根本方法。很多孩子都对作文发愁,不知道该写点什么,不知道该如何表达……但实际上,作文写不出来的原因就一个:读书太少!
举个例子,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,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:“她的站姿很不优雅”“她的站姿很不好看”……而那些读过鲁迅《故乡》的同学,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:“她站在那里,双手叉腰,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!”
所以你看,课外书读少了,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“站”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,作文怎么能写好呢?
THE END
看了越多学习好的孩子才意识到,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竞争者比你聪明,而是人家既比你聪明,还比你努力!所以,我们又有啥资本不努力呢?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,才是真正的“赢在起跑线上”。